“1+N网格化”是一种以基层治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,通常指以“一个基础网格”(1)为载体,整合“多方资源和服务主体”(N),实现精细化协同化的社会治理。下面内容结合多领域案例,分析其核心要素和应用特点:
一核心架构与运行机制
1. 基础网格的划分与职能(1)
物理划分:以地理区域或人口密度为基础,如厦门鼓浪屿社区将每个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,每个网格单元约200户,形成层级化管理结构。
职能定位:基础网格承担信息采集难题发现资源统筹等职能。例如杭州疫情防控中,网格作为社区防控的第一线,负责疫情摸排和服务保障。
2. 多方协同的“N”要素
人员整合:厦门案例中,“7+N=1”模式将网格管理员民警城管等7类固定人员与志愿者技术专家等社会力量(N)结合,形成服务闭环。
技术支撑: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整合,如鼓浪屿社区通过移动终端实时采集数据,并与电信合作建立动态数据库;杭州则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。
政策联动:强调基层行政与自治机制结合,如厦门综改区通过“社区网格化”联动机制推动社会管理体系创新。
二应用场景与成效
1. 社区治理与应急防控
在疫情防控中,杭州市通过网格化实现快速响应,网格员负责疑似病例摸排并为居家隔离家庭提供生活保障,形成“社会安全阀”功能。
鼓浪屿社区通过“难题分级处理机制”,一般难题由网格管理员就地解决,复杂难题逐级上报至街道,提升矛盾化解效率。
2. 公共服务与资源优化
资源下沉:厦门将管理重心下移,网格团队直接对接居民需求,如司法调解环卫服务等,减少中间环节。
精细化服务:云南孟连县农村网格化管理中,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农业民政等多部门资源,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难题。
3. 技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
智能电网领域,类似网格化思考被用于能源管理。例如英国通过“频率响应与快速储备”市场机制协调分布式能源,优化电力调度。
数据网格(Data Grid)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和逻辑命名空间,实现跨域数据共享,为城市碳排放监测提供高分辨率支持。
三挑战与进步路线
1. 现存难题
信息孤岛:部门间数据壁垒仍存在,如杭州案例中需进一步打通卫健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体系。
权责模糊:网格管理员“一员多责”可能引发职能超载,影响治理效能。
2. 优化路径
智能化升级:引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,如英国电力体系通过机器进修优化故障预测。
共治机制:强化社会力量参与,如厦门鼓浪屿引入社区督察员和志愿者,形成“主导+社会协同”模式。
四拓展资料
“1+N网格化”通过“基础单元+多元协同”的结构重塑治理流程,其核心在于资源整合与快速响应。未来需在技术赋能权责明晰跨域协作等方面深化创新,以实现社会治理从“碎片化”向“体系化”跃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