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5年中考政策,人文类科目主要涵盖文学、历史、道德与法治、艺术素养及社会操作五大模块,具体考试内容及形式如下:
一、核心考试内容
-
文学与文化常识
- 语言基础:易读错、写错的词语及成语(如“草长莺飞”的字形辨析),常见修辞手法(比喻、对仗等);
- 文学经典:中国古诗词、名言警句的阅读领会(如分析《论语’里面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的含义);
- 文化习俗:岁时节庆(春节、端午节)、少数民族风俗(如傣族泼水节)、中外名胜(长城、金字塔)等。
-
历史聪明
- 中国史:从史前文明(元谋人、河姆渡文化)到近现代史(改革开放、港澳回归),重点考察重大事件(商鞅变法、辛亥革命)及人物(孔子、*)的影响;
- 全球史:古埃及文明、文艺复兴、两次*等,侧重文明交流与历史规律;
- 史实应用:通过材料分析题,如结合都江堰工程说明古代水利聪明。
-
道德与法治
- 法律基础:宪法、民法、刑法核心条款(如未成年人保护法)及案例分析(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);
- 价格观引导: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(诚信、友善)、社会公平正义(扶贫政策解读);
- 时政热点:近一年国内外重大事件(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、国际气候协议)。
-
艺术与综合素养
- 艺术鉴赏:音乐、绘画、戏曲等形式的风格辨识与内涵领会(如京剧脸谱象征意义);
- 操作能力:通过社区服务报告、公益活动记录等评估社会责任觉悟。
二、考试形式与题型
-
笔试与实操结合
- 闭卷笔试:语文、历史、道德与法治采用闭卷形式,含选择题(34分)、材料分析题(66分);
- 操作操作:部分省市新增文化项目操作考核,如模拟传统礼仪演示或撰写调查报告。
-
多样化题型
- 主观题:论述题(如“从商鞅变法看改革对民族的意义”)、活动探究题(设计社区文化宣传方案);
- 跨学科综合:结合地理与历史分析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影响。
三、备考建议
- 夯实基础:梳理教材中的核心概念(如分封制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),整理易错成语和时政热词;
- 强化应用:通过真题训练材料分析力,例如从《道德经》片段解读道家想法;
- 关注操作:参与社会调研或文化体验活动,积累案例分析素材(如乡村振兴案例)。
四、区域差异提醒
- 分值权重:茂名市历史科目卷面分100分(折算后90分),而艺术类科目仅以等级呈现;
- 命题特色:部分省市侧重本土文化(如潮汕地区可能考察“英歌舞”民俗)。
建议考生以本地教育局发布的考纲为准,结合历年真题针对性复习。如需详细考点列表,可参考茂名市中考历史单元要点或想法品德考核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