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二季度财报亮眼 雷军宣布多项业务突破
8月24日,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正式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,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和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。这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背后,是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、IoT和互联网服务三大板块的强劲表现。雷军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:”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好的季度业绩,证明了我们’手机×AIoT’核心战略的正确性。”
财报显示,小米集团二季度营收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0.5%,超出市场预期的1150亿元。净利润更是同比翻倍至119亿元,经调整净利润为108亿元,同比增长75.4%。这样的成绩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,也难怪市场对这份财报反应热烈。
电动车业务成最大亮点 雷军透露下半年有望盈利
最让投资者兴奋的是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。雷军特别强调,第二季度交付新车81,302辆,上半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5.7万辆,全年有望超过2024年水平。新款YU7运动型多用途车自6月底上市以来需求旺盛,带动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206亿元。
“YU7的交付等待期已超过一年,这说明我们的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,也反映出产能爬坡仍是当前的主要挑战。”雷军在发布会上坦言。但他同时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:汽车业务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盈利。这一表态无疑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,也印证了小米从消费电子向智能出行转型的战略初见成效。
手机业务增速放缓 IoT和互联网服务持续发力
虽然电动车业务表现抢眼,但小米的传统强项智能手机业务却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。二季度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,全球出货量4240万台,同比仅增长0.6%。面对消费疲软,小米与苹果、华为等竞争对手在”6·18″购物节期间采取降价促销策略,这也导致手机毛利率降至11.5%。
不过,IoT与互联网服务板块的稳健增长有效弥补了手机业务的疲软。截至6月底,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达到9.89亿台,同比增长20.3%。IoT业务在白电市场份额扩张及政府补贴推动下,季度收入实现30%至40%的增长。互联网服务收入为91亿元,同比增长10.1%,毛利率高达75.4%,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。
研发投入创新高 芯片与AI战略持续推进
雷军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小米对技术研发的重视。第二季度研发开支达78亿元,同比增长41.2%;研发人员规模增至22,641人,均创下历史新高。”技术创新是小米进步的核心动力,”雷军表示,”我们不仅要在产品上创新,更要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。”
小米近期发布了3纳米制程的Xring O1芯片,并规划在未来十年投入70亿美元推动芯片与AI战略。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雄心壮志,也为其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。分析师指出,随着电动车规模效应显现及IoT产品组合优化,小米整体毛利率同比扩大至22.5%,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。
展望未来:挑战与机遇并存
回顾过去一年,小米凭借电动车战略实现了市值大幅增长,估值水平已高于比亚迪及三星电子等竞争对手。虽然在今年3月发生过涉及SU7车型的自动驾驶事故,但公司已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重新赢得市场信心。
展望未来,雷军表示小米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,特别是在智能电动汽车和AI领域加大投入。同时,公司也将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,优化运营效率,提升盈利能力。这份亮眼的二季度财报不仅展现了小米当前的强劲势头,更为其未来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